教学科研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发布者:创新创业学院发布时间:2025-05-07浏览次数:12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简介

一、德育目标

1.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系列重要论述。比如,“要为青年铺路架桥,提供更大发展空间,支持青年在创新创业的奋斗人生中出彩圆梦”

2.树立正确的新时代人生观、发展观、就业观,自觉地把自我成长与国家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3.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实践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二、思政教育融入点

(一)将职业理想教育贯穿始终

在课程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加深对当代国情、世情、社情的了解,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智慧社会等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找到自身所学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结合点,与祖国和时代同发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典型引领、案例分享、小组讨论、课堂活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激发精神动力,把职业理想积极融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梦想积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用服务人民的不变初心和报效祖国的前行动力,永攀职业生涯一个又一个高峰。

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始终

牢牢把握以德为先这个前提,把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到学生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目标树立、决策与行动的全过程教学环节中,寓德于教,把道德品行的理论认知、具体实践同未来人生事业有机结合,用高尚的道德品行承载职业,铺就未来人生辉煌。

职业精神教育贯穿始终

课程中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基础,培养职业精神,提升职业能力。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优势,秉持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教育目标,全过程导入,多角度渗透,邀支持和鼓励学生在就业实践中,增强投身基层、扎根重要行业和领域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珍惜韶华,潜心读书,敏于求知,练就过硬本领,真正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三、教育方法与载体

1、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为依据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课程模块,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每个项目的学习都在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中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

3、“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为重要原则。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感恩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预期教学成效

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协助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创新素养,从而深刻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课程将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设计出科学可行的职业生涯蓝图。此外,学生还将了解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通过掌握求职技巧,学生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优势,实现成功就业。同时,本课程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教学大纲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了解就业信息的特性,内容和作用

2.使学生了解新时期的就业观念,了解心理素质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懂得如何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3.了解面试的形式、一般程序和技巧,与主试人交流时应注意的问题

4.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法规,了解就业的一般程序,重点掌握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的相关规定、就业的优惠政策、各地接收毕业生的有关规定等

5.使学生了解就业协议的内容,签订就业协议书的作用,就业协议签订的原则、步骤、程序以及无效协议、就业协议解除等常识性知识,明确签订就业协议应注意的事项,懂得运用有关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和渠道,懂得就业信息的整理和使用,自荐的方式和技巧。从而帮助学生及时获取就业信息,及时整理,分析和处理来自各种渠道的就业信息,学会如何推销自己,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2.掌握就业过程中权益保护的途径,以便大学毕业生明确在就业中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从而自觉地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3.通过对社会、职业和自己的认知,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积极适应职业角色和社会环境,培养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做好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转变

(三)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1.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系列重要论述比如,“要为青年铺路架桥,提供更大发展空间,支持青年在创新创业的奋斗人生中出彩圆梦”

2.树立正确的新时代人生观、发展观、就业观,自觉地把自我成长与国家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3.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实践提升就业创业能力。